自身建设

栏目更新

热点图片

机关建设
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 > 自身建设 > 机关建设

去麓山读书

——吴炳煌同志在机关“传承好家风”读书分享活动中的发言
时间:2017-09-08 16:49:05来源: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作者:吴炳煌

 

各位领导,各位同仁:

  非常荣幸有机会在这次读书分享活动中发言!

  2015年,我在市妇联举办的“写给生命中最爱的她”一封信感恩诵读会上,诵读了《儿是您永远的牵挂》,说的是我的母亲的故事,可能有的领导看到过我的这篇文章。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的妻子——东方红学校沈豪英老师的故事。

  因为机缘巧合,年过40的我走进了坐落在岳麓山脚下的湖南大学,攻读教育硕士。在古木参天,浓荫蔽日的校园漫步;在荷花铺满水面的桃子湖畔走过;特别是走进闻名全国的岳麓书院,听她述说千年学府的繁荣与沧桑,你会觉得这是灵与肉的完美结合。

  记得初中的时候,学校组织春游爬岳麓山。路过山脚下的湖南大学,第一次来到省城的我,远远地望着操场上那一派生机勃勃的情景,多么羡慕他们,多么想成为他们中的一员!可是我“徒有羡鱼情”,自幼父母双亡的我要尽快承担起家庭的重担,初中毕业的时候,我选择了当时的免费中师。可是,上大学的梦想一直深深植根于我心中。在紧张的工作之余,我坚持自考,专科、本科,一门门课程相继被我啃下,这其中的艰辛和甜蜜只有自己知道。

 

  “老师,我是您的眼睛”

  中师毕业,我分配到一个农村小学,课业任务繁重。白天上课、备课,找学生谈心,晚上挑灯夜战,一次次背诵,一次次练习。冬天没有烤火炉,就背床被子;夏天没有空调,就把双脚泡在冷水里。顽强的坚持换来的是一张张考试成绩合格单,那时的我觉得学习是件多么幸福的事。

  受我的感染,我的孩子们也爱上了读书。每天课余,孩子们都是捧着书本津津有味的看着,在教室的角落孩子们自建了一个“图书流动角”,开展“一本换十本”读书活动。每次节假日,孩子们挂在嘴上的都是“今年过节不收礼,收礼只收课外书。”每次说完这句话,大家就都开心的笑,因为不久又会收到课外书礼物了。我给孩子们建了个阅读档案,每个孩子什么时候读了什么书都记载在上面,最不济的孩子小学也读了80多本,多的孩子读了300多本。从小学到初中到高中,到大学,我教过的孩子都认为自己语文成绩好,爱好是读书,特长是写作。很多孩子在给我的来信、邮件中,都是感谢我当年让他们爱上了读书,爱上了写作,我因此而骄傲。

  不断的学习,不断的付出,我的教育教学水平也不断的提高。每节课,我和孩子们天马行空,博古论今,学生喜欢我的课堂,每次下课铃声响起,孩子们都会翘着小嘴说“怎么就下课了?”

  可是,有一段时间,我突然觉得眼睛疼痛睁不开,视力急剧下降,到医院检查,中医说是用眼过度,眼疲劳综合症,需要静养;到省城的大医院检查,西医说是视神经疲劳,除了服药,要禁止看任何书籍、电视之类的,否则难以恢复。回到学校,我躺在床上心急如焚,我的那班学生即将面临六年级毕业,一下子到哪里去找合适的老师?

  第二天早上,我听到了敲门声:“老师,我们来看您了!”是我的学生们。我摸索着下床给他们开门,听声音就知道是瑶瑶他们。“老师,您躺着好好休息,班上的事有我们呢!”这是小迪的声音。“老师,我听说了,您现在不能看书,您不用担心我们的学习,这几天您去看病,我们自习纪律好着呢!”这是班长浩浩。“可是,老师这个眼睛一时半会儿是睁不开的,医生说至少也要2个月时间恢复,我不能耽误你们的学习啊!”孩子们都听出了我的落寞和担心。屋子里一片沉寂。

  “老师,我是您的眼睛呀!”寂静里传来了学习委员瑶瑶的声音,“每天您把上课的内容给我们讲讲,然后我们再到班上去当老师,不就行啦!”“是呀,是呀,老师,我们都是您的眼睛,我早就想当老师啦!”孩子们都兴奋地议论起来。

  我被孩子们感动了,答应试试。我们分工组成了帮教小组,每天放学小组成员就到我的房里来,我躺在床上把第二天要上的内容讲述一遍,他们上课有专门负责讲课的,有专门管纪律的,有专门改作业的,还有答疑解难的。真不可小看这群孩子,我在指导他们讲课的过程中,明显感觉到他们的进步,居然能学着我的样分析哪是重点,哪是难点,要补充哪些素材。周末的时候,住在学校附近的几个孩子就到我的房间来给我读书,然后我们一起讨论书中的情节。窗外的阳光暖暖的照进来,我觉得我是个多么幸福的老师。

  两个月以后,我重新走进了教室,孩子们欢欣鼓舞。一个月以后,这个班的孩子参加了全区的毕业综合测试,名列第一。毕业典礼上,瑶瑶动情地说:“老师,我们永远是您的眼睛!”

 

  “儿子,妈妈和你一起考大学”

  儿子的降临,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穷的快乐。可是,命运却有点捉弄人,儿子3岁多才会说话。看着别人家的孩子1岁多就口齿清楚了,我们从1岁盼到2岁,从2岁盼到3岁,那段煎熬,非常人能受。

  虽然煎熬,但是我从来没有放松过对儿子的教育。从1岁开始,我就带着儿子读《婴儿画报》,随后是《幼儿画报》,不管他能不能听懂,我都一次一次地读给他听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3岁多的时候,儿子终于说话了,而且一开口就是整句整句的长句子,完全跳过了词汇阶段。我喜极而泣,我坚持给儿子读书终于没有白费!而且,从小耳闻目染的儿子也爱上了阅读。天文、地理、小说、散文……有什么书儿子就看什么,从小学习就体现出非凡的文科能力,历史、地理之类的科目可以轻松拿到高分。

  也许是因为懂事迟,儿子的数学思维明显要慢,特别是到了高中,越加吃力。儿子是个意志坚强的人,“尽管数学虐他千百遍,他待数学如初恋”,但毕竟高考“成也数学,败也数学”的道理他还是懂。一段时间,他很消沉,觉得要考个好点的大学无望,自己曾经那么多美好梦想没法实现。

  这个时候,我因为工作出色,被选派参加省里的少先队辅导员骨干培训,团省委和湖南大学合作办学,我们这个培训班的学员可以报考湖南大学的研究生。多年来,在我的内心深处,一直藏着一个美丽的心愿,希望有一天能走进大学的校园,体验真正的大学生活。

  一天晚上,我对儿子说:“儿子,妈妈和你一起考大学。”儿子愣愣的看着我。“一个人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,高考只是人生的一段路,高考过后,我们依然可以努力,妈妈40多岁了,依然可以去考研究生。”儿子的眼里满是钦佩。

  从此,每晚灯光下,多了我陪伴儿子埋头苦读的身影。我的英语基础只有初中水平,要在短时间内突飞猛进,不下死功夫不行。我把英语单词做成一个个纸条贴在墙上,包里到处塞着英语单词,甚至还把单词贴在了汽车里,每次开车等红绿灯的时候都要看几眼。儿子也会在紧张的学习之余,辅导一下我的英语。为了不让儿子失望,我常常凌晨4点多就起来看书。那段时间,觉得屋子里洋溢的都是读书的味道,虽然白天工作,晚上学习,有点辛苦,但母子二人读书的日子是甜蜜的!

  儿子高三那年,我接到了湖南大学的录取通知书。这不仅是对我,对儿子也是莫大的鼓舞。他的心情不再郁闷,不再为数学而烦恼,在内心也把对自己的要求放低了些,人心情开朗了,学习反而轻松了。高考的时候,他也如愿考到了自己想去的大学。

 

  “麓山,我来了”

  “麓山,我来了!”走在古朴幽静的湖大校园里,我喃喃地对自己说。对于第一学历只有中师的我,一路自考走来,这是多么的不容易!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,我倍加珍惜这难得的读书机会。

  因为有了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,这个时候的我再来系统学习提升理论,我感觉全身的“任督二脉”都被打通,教育科研水平飞速提升,加上有了名师的指导,我连着完成了两个省级以上的课题。

  在湖大,我有幸拜师于唐松林教授,唐老师博学多才,热心教学,对学生要求也严格。他主持一个“去麓山读书”的读书会。每个周二的晚上,研一到研三的学生都聚集在一起。每次读书会,一个同学精读一本书,写成详细的读书报告。这个同学宣读完读书报告,大家就围绕这本书进行交流讨论。我惊讶于年轻的学弟学妹们知识的广度和深度,我们常常就很多问题进行激烈争论,深入探讨,唐老师在旁边适时点拨。无论多难读的书,在这里都会变得清澈、透亮、可爱。尤使我难忘的是《百年孤独》那本书。我曾几次试图要啃下来,可都因为有点艰涩又几度放下。那天晚上,大家围绕孤独的含义展开了热烈讨论,从工作的到生活的,从家族的到社会的,老师还发了一篇博文《朴氏家族“诅咒”与东亚现代转型“百年孤独”》给我们看。我突然间感悟到了这部经典名著的意义,正像马尔克斯在获颁诺贝尔文学奖时的致辞中所说的,布恩迪亚家族(寓意拉美)终将走出“百年孤独”,韩国和整个东亚也终将走出政治转型的“百年孤独”。因为“孤独的反义词是团结”。

  在“去麓山读书”读书会里,我们读了卢新华的《殇魂》、齐邦媛的《巨流河》、休斯顿·史密斯的《人的宗教》、哈瑞·刘易斯的《失去灵魂的卓越》、《孟子》系列、马克思经典系列……每一次读书会,都是一次提升,一次洗礼。

  现在,我虽然结束了研究生课程的学习,但每隔一段时间,我都会驱车两个多小时“去麓山读书”,然后深夜12点回到家中。老公不放心我一个人开车,总是尽量抽空陪我去。有次他有个紧急会议去不了,我打算一个人去。沿途到姐姐家想接点新鲜蔬菜给师母带去。姐姐、姐夫见我一个人开车,二话不说就跳到了车上,还发照片给家人,说是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。晚上,我去参加读书会,姐姐、姐夫就去爬岳麓山。深夜回家途中,天下暴雨,姐夫一边开车,一边说:“下次再去麓山读书,就叫上我们。那么好的岳麓山,我们要多去爬几次。”他们的温馨陪伴让我的这次读书会更加难以忘怀。

  “去麓山读书”,不仅是我的行动,也变成了办公室姐妹们的行动,只要有空,他们都喜欢去参加读书会,不由得使我想起:如果你拥有一块油田,那么我就无法在同一片油田上进行开采,但知识却不是如此,如果你知道一些东西,你就可以同外界进行分享,然后整个世界都会变得更加富有。

  “去麓山读书”,是我繁忙工作之余的加油站,是我心灵的栖息地。我惟愿我的导师身体安康,能一直主持“去麓山读书”。当我老了,我依然能“去麓山读书”,那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。

 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
湘乡市人大常委会版权所有,未经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
电话:(+86)0731-56771651